张子卿将青铜官印系在蹀躞带上时,指尖还残留着晨露的凉意。>
朱雀大街的桃花花瓣,飘落在他新浆洗的皂缘深衣上。>
有人劝他说当上了官,就要换一个名,至少将双字改成单字,但是张子卿却觉得没必要。>
改名字就能大红大紫?>
还是脚踏实地的好。>
他是一个普通的学子,就做一些普通的事情。>
比如他现在担任的官职,就让张子卿觉得很很不错。>
译官佐。>
因为现在西域的商人越来越多,并不是所有的这些外域商人都会汉语,所以作为沟通桥梁的翻译官也就自然是需求较高了。>
译官佐属于译官令之下,原本应该是隶属大鸿胪下属的机构,但是现在在长安,译官令的机构归于了大司农。这也比较正常,毕竟大司农枣衹也负责西域的一部分事项。>
身为译官佐,不仅是需要通晓西域语言,还需要熟悉商税律令,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责。>
至少张子卿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他刻意放慢脚步,让腰间绶带随着步伐轻轻摆动。>
译官的官署设在西市东阙门内,也是为了就近解决一些集市汉人和胡人之间贸易的问题。>
西市开市的鼓声还未响起,坊墙外已挤满载货的驼队。>
粟特人缠着金线刺绣的包头布,波斯商人牵着装饰银铃的单峰骆驼,龟兹舞姬的面纱在晨风中翻飞。>
『让开些,让郎官进来!』>
在值守的兵卒看到了张子卿,便是招呼着让胡商让出一条路来。>
张子卿微微拱手,谢过胡商等人的相让,在他穿过人群时,听见至少三种西域方言在讨价还价,夹杂着胡商生硬的汉语:『这个,这些,安息香,能换丝绸一块?』>
『一匹,他们叫做一匹,不叫一块……』另外一个安息商人的汉语显然标准得多。>
那个说着生硬汉语的胡商,叫做安努什。他是粟特人。>
他这是第二次来大汉。>
他抹了把额角的汗珠,小心翼翼拉着驼队里最末那匹白骆驼。二十年前跟着叔父学商之时,他就知道来自大宛的纯正葡萄酿,定会在长安里面卖出最好的价钱。当然,除了葡萄酒酿之外,他还带来了琉璃器和手工银壶,他相信都会是畅销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诡三国》 最新章节第3551章战场外的偏差,网址:https://www.xbqg999.com/14/14691/355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