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正是嘉庆的御笔。>
清代属于皇帝的专用诏书很多,比如“制”、“诏”、“诰”、“敕”之类,各有各的用途。不过皇帝日常用的最多的政令文书,其实是上谕。>
上谕一般通称为“谕旨”,共分三种,即明发、廷寄、朱谕,每一种都有不同的抬头格式。>
明发是通过内阁公开下达的,抬头是年月日,紧接着就是“内阁奉”,结尾则是“钦此”。>
廷寄是专门下达给某个衙门或是官员个人,开头是“军机大臣传谕某某”,然后才是“年月日奉上谕”,结尾格式和明发一样。>
最特殊的就是“朱谕”,是皇帝不经内阁直接下达给官员的,抬头格式没要求,结尾则是用“特谕”二字。>
雍正朝以后,皇帝的旨意大多是通过朱批奏折下达,朱谕已经极为少见。庆霖为官三十余年,还是第一次见到。>
然而令他震惊的还远不止于此。他将朱谕捧还给绵恩后,小心翼翼的问道:“王爷,下官斗胆,敢问这案子是......?”>
他现在能百分百确定,绵恩要办的案子事关谋逆,而且十有 跟北海镇有关。可是如此泼天大案,身为江宁将军的他居然事先没听到一点风声,这太不寻常了!>
“袁子才、赵云崧阴私勾连赵逆,派门下弟子参加北海贼去年的科举。皇上有旨,查抄随园和安定书院,软禁二人,以维朝廷纲纪!”>
“啊!!!”庆霖顿觉头皮一炸,整个人都惊怔了,打心底泛起阵阵寒意,颤着声说道:“这,这不可能吧?袁子才已近耄耋,怎么会......”>
绵恩见他这副样子,似笑似不笑的道:“晴村兄,听说你和袁子才平日都是以世兄相称?”>
庆霖擦着额头的汗,说道:“呃......是。袁子才是家父的学生,故而,故而......。”>
绵恩不等他说完,语带感慨的道:“本王离京前进宫面圣,皇上感叹说,尹家世代忠良,名重三朝,从尹文恪公到令尊文端公,再到你们兄弟几个,皆堪称国之柱石栋梁。只不过这个袁子才,真是愧对了尹文端公当年的苦心!庆大人,身为满洲贵胄,国法私谊该当如何选择,你可要想清楚。”>
这话就很重了,庆霖再度跪地叩首,语带哽咽道:“下官谨记皇上告诫!”>
话说袁枚当年之所以能从官场抽身而退,在小仓山大修园林,甚至还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乾隆四十八年》 最新章节第七百九十章 燎原之火起荧荧,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11/311775/79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