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淮东,淮西在庐州(合肥),淮东在扬州。之后将两淮合并,又收复河南,故此两淮地区便不再是前线,其北面有新收复的河南,其东面又是忠义军控制的山东,战略布局的深度足够,也并不需要再布置那么多兵马守御,枢密院完全可以将兵力部署前移,将两淮变成大后方的经济区而不是战区。>
而中部的防线原先便是京湖地区,主要包括京西南路和荆湖南北路,重点地区是江汉平原的襄阳、鄂州、江陵等地。北方游牧民族不善水战,不愿去东部两淮作战,故此常常是以京湖的重镇襄阳作为突破口,若能打下襄阳,那么两淮防线就失去了作用,北军可以从襄阳东进,来攻取临安、建康等富饶之地。>
如今京湖防线的形势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宋军拿下了京湖北面的南阳盆地,取得了有利的战略纵深。使得襄阳之北有屏障。不仅如此,南阳盆地可以种粮、可以驻军,从这里向北跨国层层山脉便是洛阳,向西穿过熊耳山可以直达秦岭逼近关中。或若是北伐不利,退守南阳也是有余力的。>
故此中部的防线主要便要从京湖,移驻到南阳盆地北面的关隘、州县。>
从东到西忠义军、两淮军、忠顺军都可以算得上是精锐,故此东、中两路的防御赵与芮比较放心,而最担心的还是西部防线,就是四川战区,四川外三关五州并没有外部的战略纵深,兵马也是各区最为羸弱。>
四川便是川陕四路的简称——利州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夔州路。而利州路又经常被分为利州西路和利州东路。在四川四路中,利州路地处前沿要地,其余三路是后方,保障利州路的军需后勤以及疏通京湖地区。>
南宋初,四川原是大宋最精锐部队西军的驻扎之地,但自从宁宗朝大将吴曦叛宋之后,四川兵事便开始败坏,安柄、崔与之两任制置使还能掌控四路的防御,可崔与之离任之后,情况急转直下。>
四川又在宋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常年占宋国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四川提供的军粮,最高的时候更能达到整个宋军粮供应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故时人便有“蜀亡则宋亡”之叹。>
南宋的利州路管辖范围与北宋大体类似,但却是不一样的。宋金富平之战后击败宋军西军主力,原陕西六路大部沦陷。随后宋军吴玠等部在蜀口的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大战中接连挫败金军南下的进攻,此后宋金双方在秦岭一带陷入了对峙的局面。>
南宋要越过秦岭北伐关陇困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宋北征》 最新章节第二百五十八章 重整布防,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52/352062/259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