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前移到凤州,并授权余玠全权负责“三关五州”三条防御阵线的修筑。>
山城防御体系的核心便是粮草、堡垒、战兵、马匹。>
四川本来就是粮食高产的地区,经济价值是极为重要的。南宋时期完成了中国经济重心的难移,精华地带是苏杭地区,两湖、四川次之。>
成都平原自古为天府之国,为历朝历代所重视,唐朝时候就有扬一益二之说了。近三年来,李埴悉心经营下四川逐渐安定下来,如今生产基本恢复到拖雷入蜀之前的水准,基本无需朝廷继续支持。制置司更是在各路枢纽之地,特别是利州路以及外五州设置大仓存储多余的粮秣。>
外五州、三关屯田之后,也基本能够让驻军自给自足,但后方的钱、粮还是不断输送过来,那是因为,目前的自给自足只限于现有的兵马补给,接下来余玠就要在外五州、三关增兵,使得整个四川的重要兵力布置在蜀口处。>
从外三关、外五州至内三关的第一阶段堡垒修筑已经全部完成,余玠重修了当年吴玠兄弟在外五州的四个家计寨,即西和州之仇池,凤州的秋防原,阶州的杨家崖,成州的董家山。>
然后以家计寨防守为中心,再于周边修筑小型堡垒,都修在险要必经之路,于高山之上,有水有田可以食用耕种。平时居民散布于城中,战时则聚集家计寨及周边堡垒。>
内三关便是仙人关、武休关、七方关,也得到了重修修缮。仙人关在兴州北部,凤州成州和兴州的几乎交界地带,武休关在凤州和兴元府的交界地带,七方关在成州南部的阶州境内。内三关扼守蜀口与汉中的要道,南部就是汉中和兴州地区附近了。除了这三关外,余玠还重修了饶凤关、白水关等关隘。>
外三关、外五州、内三关,这三条防线形成山城一体化的体系不断完善,使得这两年蒙军数次袭扰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几乎每次都被宋军击退,无功而返,>
如果失却了以上三道防线,那么就只能在汉中、兴州一带作战,也就意味着四川的大门基本不复存在了。而如果汉中、兴州也保不住,那么四川就无险可守了,四川的战略价值也就大幅度的降低了。>
至于战兵,这两年四川禁军体系几乎是推到重建,原先川陕四路兵马被蒙军打残了,溃兵四处作乱,这两年重修整编,去冗兵空额,重新选将练兵,战力明显比原先提升了不少。利州的曹友闻,凤州的牛大两支兵马更是川中的精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宋北征》 最新章节第二百五十九章 汪氏内附,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52/352062/26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