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不过是被刘光世挑唆,不过在种溪的文章里,种溪不再是单纯使钱听曲的茶客,变成了一个早前就对茶馆歌伎林卿儿仰慕已久的痴情种子。>
文中云:种溪是那家茶馆的老主顾了,早在数月前就曾在馆中见过林卿儿,只才一面,只才一曲,种溪便就惊为天人,为她情根深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种溪几度欲迎林卿儿入府,但碍于两家门第天差地别,不为世俗所容,更不为爹娘所许,不得已种溪只能常借饮茶为由,去馆子私见佳人,以解相思之情。>
至于那日种溪在茶馆与人动手,被险些打伤丢了性命,也是因为种溪在茶馆饮茶听曲时瞧见了有人竟借赏银为由,摸了林卿儿的玉手,轻薄了种溪的心上人,故而种溪怒发冲冠为红颜,不惜性命,也要护得林卿儿周全,可谓痴情。>
种溪写这篇文章用的是宋元话本的文风,通俗易懂,人人看得,而且为了迎合时人所好,种溪更在文章之末赘了一曲《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婉转哀愁,一读便明其意,正写尽了男女之情,世俗枷锁。>
而种溪之所以这么写,无非就是为了偷梁换柱,把在花馆子狎伎的丑事变成了痴情郎君怜香惜玉的情事,同样的行为,但却偷换了概念。>
这事若是搁在旁人身上可能显得不太切实际,毕竟一个是官宦子弟,一个只是个歌伎,两者天差地别,难言登对,但这事落在种溪的身上就显得合理了许多。>
种溪在旁人的眼中本来就是个不学无术的浑人,说白了就是个脑袋不太灵光,又喜欢离经叛道的纨绔子弟,他能干出这等浑事来不奇怪,反倒合理的很。>
虽然以种溪的年纪和家世干这个事情同样可笑,同样纨绔,但这是不犯忌讳的,反倒颇为性情,毕竟种溪本就是被打伤的人,朝廷又总不能因为种溪对一个女子动了情就定了他的罪过吧,更何况林卿儿还不同于寻常的歌伎。>
正如之前种师极所言,太后丧期,京中禁乐,登记在乐籍的官伎是不得操业的,所以林卿儿必不是名在乐籍的官伎,她是没有入乐籍的,站在贯籍的本质上来看,林卿儿还是个良家女,只是干着歌伎的活,在世人的口中被唤作私伎而已。>
如果种溪真的就是中意林卿儿,欲以后纳娶了林卿儿,而林卿儿偏偏还是个良家女,这还能叫狎伎吗?当然不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宋月明》 最新章节第十五章 风流韵事,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52/352700/1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