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进行谋划具体作战计划……>
几十万人的大战准备工作不是一日两日能够完成的,在年前就已经有了初步作战计划,一些准备工作也同时在进行,诸如募兵后的整合、训练,诸如作战指挥部具体人员,诸如后勤物资的准备,情报的搜集,战前对敌评估……这些事情都是提前在做,足足准备了将近一年时间,唯一没有确定的就是最终进攻方向。>
雁形阵方阵,雁形阵天然的占据了主动性,可以选择的进攻方向也更加灵活,具体从哪个方向发动进攻则需要根据幽冀联军的主力所在,主力在左翼,凉州军就可以对敌的右翼发动进攻,反之则进攻敌人的左翼,若是敌军的主力呈现出哑铃似的在左右两翼,则可以实施大军团中军突破战术,直接撕裂敌军的中军,若幽冀联军的主力在中军,凉州军就可在敌军左右两翼进行逐步蚕食,发起骚扰性的进攻,强行将聚在一起的中军分散开来。>
河北之战在地域上可以看作是雁形阵方阵的厮杀,但双方的战争并不是在平原上进行一场二十万三十万大军的直接厮杀,而是双方在冬日爆发的一场城池攻防战,是二十万凉州军集群与三十万幽冀联军在河北之地进行的一场城池攻防战。>
中原百姓不善冬日作战,并非因为中原人真的不耐寒,毕竟淮河以北都算是北方,入冬后,即便是黄河也会被冰封能够踏冰渡河,这与凉并边地也差不了多少。>
之所以中原兵卒不耐寒,很大的原因是中原的兵卒都是临时征募的百姓,而底层的百姓因为高佃租、赋税、食邑而穷的叮当响,这样的百姓又怎么可能强壮如牛?又怎么可能会有防寒更好的皮裘?>
一方面身体消瘦,另一方面又缺少有效防寒衣物,自然也就有了不善冬日作战的定论。>
可凉并幽边地兵卒又有不同,凉并幽边地的兵卒大多都是大汉朝保留下来的常兵,除此外就是朝廷设立的坞堡预备役兵卒,他们都是有兵响的,就算临时征募边地百姓入伍,也因为边地百姓争勇好斗的习性,以及生产生活以半耕种半放牧为主而更加强壮,衣着或许差了些,可再如何差一些,也会有一身破旧羊皮袄裹寒。>
边地汉子的主食当中肯定有一小半是羊肉,身体更加强壮,再加上身上的羊皮袄裹寒,自然也更为耐寒,在冬日作战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董虎手里的嫡系董部义从有一半是当年的豫州黄巾军俘虏,他们就是中原人,在身体强壮后,配备棉袄棉裤、火车头棉帽、棉手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西凉兵王》 最新章节第917章 战前的平静期(上),网址:https://www.xbqg999.com/297/297412/91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