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乾隆四十八年 > 第七百六十三章 何须非要到瀛洲

第七百六十三章 何须非要到瀛洲(1/5)

上一章乾隆四十八年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臣~~王仲瞿,参见殿下!”34岁的王昙走进屋内,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激动,向赵新行唱名行礼。

当黄承吉上午找到王昙和赵挺俊,告诉他们两人即将进入秘书处做事,并且下午还要面见赵新的时候,两人都懵了。无他,消息太突然,毫无心理准备。

别看王昙平日里总是一副桀骜不驯、视功名富贵如浮云的模样,其实都是假象,实际上他比谁都需要功名官位来证明自己。要不他大老远坐船来北海镇干嘛来了,当个小地主,在自家小楼里上蹿下跳岂不是更自在?

虽说赵新现在还没有登基称帝,可早有人将北海镇的各个部门和明清朝廷的机构做了对比。在他们看来,北海军参谋部是执掌天下兵马大权的枢密院或者大都督府;民政委员会是宰相牵头的内阁;而像军工、冶金、电力、化工、贸易、交通、医疗、教育等等部门,其实就是细化的六部。至于赵新的“秘书处”则是类似康熙时代的南书房,备顾问、论经史、谈诗文、代拟诏令公文,总之都是文墨之事,与笔砚为伍。

别看只是个不起眼的小机构,拢共也就三四个人,可在旧式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极高。当年明成祖朱棣创立内阁,以解缙为首的七个秘书官位都不高,充其量就是个五品翰林;可等到了明仁宗的时候,身居内阁的杨士奇、杨荣都当上了尚书。

再有就是康熙时代的南书房,最初只是皇帝的个人书房。从康熙十六年十月起,陆续有大批儒臣和布衣进入其中供职。早期的着名人物包括了张英(张廷玉的父亲)、高士奇、王士稹、陈廷敬、戴梓、朱彝尊、方苞等等,无不是才学出众,精通书法和诗词之人。

从王昙一进门,赵新便认真打量他。

跟之前清秀文弱的赵挺俊不同,34岁的王昙属于典型的“南人北相”,他身材中等,看上去精悍健壮。瘦长脸,眼睛狭长,眼角上翘,上唇留着两撇八字胡,下巴上留着山羊胡,修剪的十分齐整,再配合身上簇新的官服和乌纱帽,显得极为稳重儒雅。

第一届科举士子里名气最大的就属他和孙原湘,培训期间两人的成绩也是不相上下。要知道袁枚的这两个弟子再加上正在给人当幕僚的舒位,在后世被誉为清代诗坛的“后三家”,妥妥的文学大师级人物。

有意思的是,另一时空历史上的舒位在嘉庆年间仿照《东林点将录》,写了本《乾嘉诗坛点将录》。该书以水浒一百零八将相配,罗列了清代诗坛诸多人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乾隆四十八年》 最新章节第七百六十三章 何须非要到瀛洲,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11/311775/772.html

上一章乾隆四十八年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