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入学试名作“补试”,士子入读太学或是州学学子升读太学需应补试,中试者方可注太学学籍,入太学外舍,正式进太学读书。>
补试之说,庆历兴学时为每年一试,考论一首,神宗改制后一年分春夏秋冬四试,考的是经义。>
今年开春补试的时间便是二月中,待补试的结果放榜出来,才是入学的时间。种溪是要员子弟,虽然不必参加补试便可入太学读书,但也要等着补试的学子们一同进学,所以种溪入学的事情一拖也就拖到了三月中。>
种溪进学是府上的大事,早早地提前几日府上就忙活了起来,尹氏、种清,尤其是林卿儿,早早地就开始给种溪收拾起了东西,收拾了整整三箱,其中半箱书,一箱多的衣物和日用的细软,甚至还有一箱被褥。>
入学当日,尹氏和种清本也是要一齐随府上的马车去送种溪入学的,但种溪却觉着这般场面劳师动众了些,而且太学相距府上也不算远,种溪都是去摸过底的,于是便婉拒了她们的意思,只带着林卿儿一人。>
当日早后,种府的车夫和家仆帮着种溪把满满的三个箱子搬上了马车,在尹氏和种清再三叮嘱后,直奔城南的太学去了。>
“这车里坐着好生局促,亏得娘和十七姐没有跟来,不然这马车只怕都挤不下了。”种府的马车原本倒也不小,坐着人也都还算宽敞,但一放进了三个箱子,马车里就显得局促了许多,种溪半蜷缩着腿,对林卿儿道。>
三个箱子摆在车里,里面坐着的人难免就觉着挤了些,种溪尚且如此,林卿儿比起种溪的个子还要高些,就更觉着局促了。>
林卿儿看着种溪的样子,笑道:“衙内且勉强着挤挤吧,原本依夫人和小娘的意思,是要在外面车行包辆大些的马车的,可衙内你偏偏觉着麻烦不愿,这又能怪得着谁。”>
自打那日的事情后,林卿儿和种溪之间便在不知不觉间亲近了许多,再加上种溪从来不拿架子,故而两人说话也随意些。>
林卿儿的话确也是实情,但种溪看着车厢里的三个箱子,还是道:“我哪知去太学读个书,都还不曾出了开封城,竟能收拾这么三大箱行头来。”>
林卿儿道:“衙内虽然不曾走远,但毕竟进了太学就不同在家了,凡事多有不便的,还是准备齐全些的好,免的到时缺用了,妾又不在衙内身边,衙内一时间去哪儿凑去。据说太学的规矩多,不是常能回家的,多带些东西总不是坏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宋月明》 最新章节第十七章 入学,网址:https://www.xbqg999.com/352/352700/60.html